• 注册
  • 退出
logo
主页 > 数据分析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

 
 

7月5日,A股市场新能源汽车概念板块整体依旧红火,截至午间发稿前,整体板块已经上涨1.10%。早在7月2日,新能源汽车板块指数就已经迅速翻红,截至当天收盘,板块整体上涨0.66%,东方精共、星云股份、九洲电气等个股涨停,亚星客车、福田汽车、北汽蓝谷等涨幅均超过5%;此外,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股价也均呈不同幅度的增长。据Wind数据显示,A股新能源车概念当天总市值约上涨239亿。

 

之所以会出现连续几天集体异动的情况,主要还是因为最近几天在海南博鳌召开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此次会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剂。要知道,在此之前的6月26日,为期3个月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过渡期已正式结束,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从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相关各界不安情绪也再次袭来。

 

面对全新的考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一步发展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趋于疲软的背景之下。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84.14万辆,同比增长52%,增速较前两年大幅回落。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失速”的大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又该如何破局?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高增长还将持续?

    首先来说说,随着补贴过渡期的正式结束,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面临涨价压力。有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幅度可能达到70%,按此测算,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普遍上涨2万元以上。即便有专家指出这一成本上升问题将不会有消费者买单,但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有一个共识:过渡期后补贴退坡,车企的成本增加过多很难全部承担。

 

换句话说,未来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这又是否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实际上,在本次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就重申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预计2020年实现年产销规模200万辆”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意味着,未来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超25%的年均增幅。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市场也依旧保持“火爆”:今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万辆和46.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和41.5%。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图1)

 

对于未来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向,业内人士则表现得更加乐观。比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在此次大会上就表示,新能源产业长期趋势向好,目前仍是机会大于挑战,并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出现40%的增速,比亚迪则将实现70%-80%的增幅。

 

但如今,我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跨入了后补贴时代,新能源产业也将逐渐走向真正的“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去。面对竞争中的挑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该如何破局?对此,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在大会上指出,这需要国家和企业等方面共同行动——国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超前性、可持续性,推动公共领域切换新能源汽车;企业则要回归初心,聚焦用户产品、服务体验。

 

其实,此次大会就已经释放出了一个很好的风向:尽管补贴逐步退出,但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导力度并未放松。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补贴退坡也定将倒逼着新能源汽车加快升级,低端产品将面临淘汰,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已成为必然,更具体来说,在这场愈发激烈的突围战中,最关键的一环又是什么?

动力电池产业将成破局之钥?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是核心技术的关键动力部件,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动力电池的供应情况直接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整车成本。一般情况下,一款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成本会占到整车成本的40%。在补贴退坡导致新能源汽车成本上升的当前,动力电池也必然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寿命和性能。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18年已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超过40起,这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个警示:安全才是事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

 

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在后补贴时代下实现破局,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当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正发生剧烈的变化。

 

行业内部集中度空前

 

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上个月环比减少2家,而较去年同期的61家大幅减少20家。其中,动力电池产业产量排名前三名的企业共生产7.5GWh,占比75.6%;前五名的企业则供给生产8.4GWh,占比84.8%。可见,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头部效应依旧凸显。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图2)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下游整车企业压价,动力电池行业差异化发展将更加明显,集中化程度也将更高。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就以从上一年的135家骤减至90家,有业内人士就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整合加速,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进一步缩水,80%以上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日韩企业卷土重来

 

6月24日,被称为“白名单”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录被正式废止——该名单此前是为了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2015年3月,国家制定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即“白名单”),并要求电池企业在线进行申报。最终,四批共计57家的电池企业入选“白名单”企业目录,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沃特玛、天津力神、国轩高科等国内知名电池企业。

 

不过,这份被解读为扶持本土电池企业的“白名单”,对外资电池企业来说,却是“噩耗”般的存在。因为类似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却始终未能进入目录,而这份名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土电池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了时间。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56.89GWh,同比增长56%,是日本的2.4倍、韩国的3.6倍,产销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个企业的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61%。

 

反过来说,“白名单”如今已完成了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也意味着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将正式向外资电池供应商开放,同时也将让国内电池企业面对外来力量的冲击,甚至可以说,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厮杀高潮。

 

从目前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动力电池70%以上的市场份额集中在中、日、韩三国手中。国际电池行业专业市场调查公司SNEResearch的信息显示,2018年,世界电动汽车用电池出货量为109.8GWh,较上年同比增长83%。

 

其中,我国的宁德时代以23%的市占率居于全球首位,紧随其后的松下(日本)市占率则为21.9%,随后依次是比亚迪()占比12.8%、LG化学(韩国)占比10.2%、三星SDI(韩国)占比5.5%,而前5家电池企业的供货量占全球总量的73%。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图3)

 

显然,中日韩三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这场追逐赛中正咬得十分焦灼,而暂且落后的日韩电池企业更是频频加大动作。

 

过去一年里,LG化学、三星SDI和SKI这三家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均宣布追加投资以及产能的计划,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韩元(约587.38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底,这三大韩系动力电池巨头企业在全球的订单额达到175万亿韩元,已顺利超过韩国半导体芯片产业。

 

不仅韩企加快动力电池的布局,日企也同样如此。今年1月,松下就与丰田汽车计划成立一家车载电池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电池,这一“联手”也将为双方进一步扩张全球版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不仅如此,借着“白名单”废止的绝佳时机,卷土重来的日韩电池企业,正在疯狂拉拢本土企业,开启了新一轮“抢单”模式。6月12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将与韩国LG化学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同日,韩国SK集团也透露将与恒大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某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旗下智库研究员就简单粗暴地透露,以本次白名单废止为契机,以及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该企业预计于2021年在华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将从接近于0提升至7%-8%,而韩系三大动力电池企业在华总占有率也将保持在15%左右。

 

上述研究员还表示,凭借市场的开放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加之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预计在2023年左右,该公司电池生产设备每GWh的生产成本将从目前的1.7亿美元,下降至0.6亿美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白名单”的正式取消以及补贴的逐渐退坡,日韩等外资电池入华的脚步也将加速,中外龙头企业间的竞争必将加剧。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克敌制胜?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动力电池企业想在全球电池制造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又该如何做?

 

加大高研发投入

增加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专利比重

 

由于日韩企业进入动力电池领域较早,因此在专利方面较国内企业占有一定的优势。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1月,韩国三星SDI共拥有8792项专利、LG化学为8134项、日本丰田7551项、松下为5361项,而我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拥有专利1900项,比亚迪为1209项。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图4)

 

尤其是前瞻性的领域全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日韩企业也明显领先。排名第一的丰田专利申请数达218件,占据总数的20.15%;松下则为34件、LG为18件。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凭借大量的研发投入,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也实现了质的突破:推出了原型固态锂离子电池。要知道,如果能够掌握这一固态电池技术,则将加速内燃机汽车的灭亡,并可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从多达几个小时削减至10分钟左右。丰田就指出,这种电池预计在2020年可小批量实现商业化示范应用,到2025年得到实质性改善。

 

可见,在加大研发投入寻求质的飞跃上面,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提升产业链全球化,突破核心专利瓶颈

 

从当前的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来看,、日本、韩国相比欧美都有自己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其中产业链最为完善,日本产业链技术最为先进但较为封闭,韩国产业链则比较全球化。

 

全球化的产业链给韩国电池企业带来一定的优势,包括通过积极地与众多全球知名材料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以满足锂离子电池市场巨大的需求。尤其是在动力电池中最为关键的锂电正极材料上,韩企已经与浦项制铁、ECOPRO、L&F、格林美等正极材料供应商形成密切的合作,甚至手握众多核心专利。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图5)

 

“白名单”废止!新能源汽车步入后补贴时代!企业如何破局?

 

反观国内企业,在掌握核心专利方面显得尤为被动。比如说,当前国内动力锂电正极材料已经趋向三元材料为主的市场上——占比超过70%,但三元材料核心技术的专利却由国外厂商瓜分垄断,国内仅有部分企业获得授权。

 

因此,在国外正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占据高端三元材料供应市场的当前,国内企业不妨选择与优美科、住友金属、户田工业、韩国SK等从事正极材料较早进而掌握多项核心技术等企业合作,或许不失为一个关键的突破口。

 

市场增量换追赶时间

 

十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巨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规模从2009年的不到一万辆,发展到2018年的125.6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年前3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销量同比增长了102.7%和109.7%。

 

在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幅大幅回落的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速增长也证明了新能源汽车已然迈向持续自主创新、展现品牌效应的新时期,大踏步跨入向高质量发展的崭新阶段。

 

可见,尽管如今补贴退坡,但在全球汽车电气化浪潮以及2025年新能源整体市场占比将达到20%这一目标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是机遇满满,国内企业更应当在获取市场份额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抓住市场快速发展的机遇,实现技术迭代,并为未来的竞争做足充分准备。


加强协会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与相关产学研用单位的联系,组织和承担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领域的政策宣贯、标准制订、展览展示、技术和人才交流、业务培训、科技成果鉴定与推广应用等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010-68659762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